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十七章 大漠沙如雪(2/2)
李贺父亲名“晋肃”和进士考试的“进”谐音如果参加考试就是冒了父讳是大不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这时韩愈挺身而出为李贺写了一篇《讳辩》异常麻辣地讽刺道:老子叫“晋肃”儿子不能参加进士考试老子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吗?可惜哪些害怕李贺阻挡自己或者自家子弟前程的人已久不依不饶事情一直闹到皇上哪里。李诵一拍桌子指着某人大骂道:

    “朕这就下诏把你家所有儿子的名字里都加一个‘仁’让你家断子绝孙!”

    这当然只是李诵的意淫作为皇帝要注意自己的素质的。但是李诵火气确实很大。李诵对管着吏部的裴土自和管着礼部的于由页道:

    “进士考试本来是为了国家简拔人才如今却有卑鄙小人为了一己私利以诡辩混淆视听二位爱卿管着吏部礼部却在这个时候失声不应当啊。”

    结果李贺顺利地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但是这却也成了李贺的心里阴影。这件事情唯一的积极意义就是让一直对现行科举制度不满的元李诵和执政李吉甫找到了对已经变得畸形的进士考试开刀的借口。“跨马游街”“曲江宴饮”“雁塔题名”这些借以抬高进士科地位来诱使“天下英雄尽入毂”的造势宣传手段被禁止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出台比如参加进士考试年龄不得过三十五岁(这样尹家老哥俩梧桐双凤的梦想就破灭了)比如必须有基层工作经验(嘿嘿嘿)一年录取人数也由三十人扩大到了五十人。同时包括进士考试在内的其他选拔考试都开始施行糊名制“弥录誊封”也开始被提上台面。对应的吏部的铨选制度也作出了改变考试内容开始更加倾向实际政务尤其恶毒的是李诵还针对进士们偏科的弱点在试卷里加了数学题和推理题。总之是尽量减弱进士科的影响做到真正以才取人以德取人。这些制度不但对进士制度就是对士族门阀都构成的打压。要知道一科录取的进士大都出身士族世家。李贺的存在真正的实践了“自己一小步大唐一大步”。

    还是回到这些人讨论的问题上来吧在这些人中官职最高的就是李贺了:九品奉礼郎年龄最大的是贾岛三十一岁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满怀热情满腔愤青和当年的白居易、元稹一样。关于裁撤淮西、安黄两镇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待脸上的潮红退去李贺就顺着贾岛的问话答道:

    “韩侍郎这几日确实比较忙。小弟前几天去看望他他正为《平淮西碑》的事情烦神呢。”

    《平淮西碑》是韩愈奉皇命所写为的是表彰平定淮西将士的功绩立在蔡州北门之外文章写得大气凛然好评如潮但是却引了一场大官司。因为韩先生不知道写的时候是不是喝多了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压缩了李愬的功绩一个是把跟随李愬平叛的降将称之为“贼”前线将士极为不满当时就有一名叫石孝忠的李愬部将要拆碑被裴度拿下但是裴度也上奏章言明了此事。领军淮西的是太子大家都知道减少对李愬战功的渲染是为了突出太子谁都不会傻到和太子抢功劳所以称呼降将为“贼”这问题就被凸显了出来。这也是怪韩老夫子一根筋认定了一日为贼终身为贼不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影响了大唐文武官员的团结不利于构建和谐大唐所以李诵只好下令找人再写一块碑找到了武元衡的女婿段文昌来做这个事这对段文昌和韩愈都是打击。韩愈是因为自己准文宗的威望受到了影响而段文昌是因为把自己的文章和韩愈的放在一起比这不自己找不自在吗?

    顺着李贺的话中心就转到了当事人身上。胖子刘叉道:

    “战事平息虽然露布上冠冕堂皇但是削弱申光蔡三州是势在必行而安黄本是为防御蔡州而设现在蔡州平定裁撤两镇是应有之意大家难道忘了西川平定后划出六州给东川的故事了吗?只是李凉公(李愬现在是凉国公了)和薛(平)大将军如何安置呢?”

    刘叉光听名字就很生猛他年少时喜欢任侠喝醉酒杀了人逃往他乡是一个鲁智深似的人物不过后来逢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才安稳下来。在逃亡生活中刘叉反省了自己重新给自己定位开始折节读书今年春天才到长安。众人里由于经历的关系刘叉最为佩服李愬一提到雪夜袭蔡州就手舞足蹈投到韩愈身边也是想借着韩愈的推荐到李愬帐下效命为此韩愈不是很喜欢他。现在这种状况眼看韩愈是指望不得了听他这么问大家都知道他想的是什么都哄笑起来。刘叉道:

    “你们笑什么?老刘想投军怎么了?大丈夫生当如李凉公提十万兵立不世功正如长吉所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大好头颅岂能碌碌无为中老去?”

    他说的正是众人所想的只是大家除了李贺都是白身如何知道朝廷的人事变动呢?都道:

    “等露布出来了你不就知道了么?”

    只有李贺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道:

    “明日我到衙署打听打听吧。”

    刘叉一听大喜道:

    “还是李长吉快人快语哥哥我先多谢你了。”

    李贺道:

    “休要这么说打不打听得来还得另说呢。”

    天色将晚的时候待众人走后李贺从书囊里摸出一片树叶来接着拿出一支笔来在树叶上写道: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