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那边与潘隐商定将曹彬驱逐出洛阳,不过没有具体方策,于是召集心腹商议,董旻建议说道:“大将军,如果要驱逐曹彬,比先清除曹彬背后势力,而那十常侍以及董太后就是他的依仗。因此大将军可先行设法令董太后无法出面,如此十常侍就失去了权利的来源,而那曹彬也就没有了依靠,到时候还不是任我等宰割。“
何进听后问道:“不知你可有对策。”
董旻摇头苦笑。
这时候陈琳说道:“大将军,大汉礼法有言,藩妃不得久居皇宫。那董太后实际上是解渎亭侯妃子,区区一介三等亭侯之妃又有什么理由可以长据皇宫,到时候大将军以此为借口将董太后放逐回河间即可,这样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何进听后大喜道:“孔璋好计谋,明日我就上朝将董太后放逐河间。”
陈琳却又说道:“大将军,此事还需三公出面,太傅袁隗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因此大将军需要得到三公支持,否则将无济于事。”
何进听完说道:“此事好办,今晚我就宴请袁隗,到时候求他就是。”
当晚,何进府上灯火通明,大堂之上何进正大摆筵席。
何进端坐在主位上,手端着酒杯却无心饮酒,眼神不停的看着左面上的一位老者,此人就是大汉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的太傅---袁隗。
袁隗坐在下面,眼神好像一直在看下面的歌姬表演,其实精神却集在何进身上,只是老谋深算的他并没有让何进现,就这样时间慢慢流逝着。
眼见筵席就要结束,何进终于坐不住了,只见他立起身子说道:“袁大人,不知今天朝堂之事如何看待?”
袁隗见何进终于坐不住,心冷笑屠夫就是没有耐性,面上却笑着反问道:“哦,大将军认为呢?”
何进坐下端起酒杯,佯装镇静的样子说道:“妇人干政,犹如牝鸡司晨,如此纲常混乱,叫我等将来以何面目去见先帝。”
袁隗这次没有接何进的话,何进无奈只好继续说道:“那董太后原来本是解渎亭侯妃子,而大汉礼法上明言藩妃不得久居皇宫,太傅又掌管礼法制定与颁布,不知太傅如何看待此事。”
袁隗早已经在陈琳处得知何进根本目的是夺权,放逐董太后以及驱逐曹彬皆是出于此目的,只是何进的行为暗合袁隗的谋划,因此袁隗才答应何进的邀请。现在见何进将话说到这份上,袁隗便起身说道:“隗掌管礼法,自然要按照礼法办事,那董太后既然原是藩妃,那么就应当按照礼法放回原地。只是……”
何进听到袁隗答应,心大为高兴,又见袁隗想说又不说的样子,知道必须给予好处,于是何进脑热说道:“董太后既然离开洛阳,那董重便不可再做那建威大将军,而且现今青州黄巾复起,我欲命骠骑将军为青州刺史前往镇压,那曹操即为骠骑将军兄长,理当与他同行,如此西园校尉上军、军两军校尉皆无人担任,到时候我让本初担任上军校尉,统领西园军,公路担任军校尉如何?”
袁隗听后知道万事不可过多强求,因此同意了何进的条件。
第二天早朝,何进上奏说董太后本是藩妃,不宜久居宫,理当限期回归本地,董太后在朝上虽然尽力反驳,不料袁隗等人都支持何进,董太后见状无奈,只得愤然离开朝堂,何进见董太后离开便命人前往押解董太后回归河间,又令人前往董重府宅。随后何进又进言青州黄巾复起,奏请汉少帝遣人前往镇压。
汉少帝刘辩一直坐在皇位上一句话也不说,其实心十分悲苦。见何进进言,只好开口说道:“爱卿以为何人可以前往。”
何进回答道:“骠骑将军曹彬,武双全,数次平定叛乱,乃国家干臣,因此臣奏请骠骑将军为青州刺史,再令军校尉曹操为东莱太守,令此二人前往镇压,定能马到功成。”
汉少帝无权,只得同意何进建议。
曹彬见此心虽然高兴,但是面上却正色说道:“臣定当竭尽全力,平定青州黄巾。只是臣手无兵,还请陛下令北军随我同行。”
何进自潘隐口知道北军多服曹彬,自己不好掌控,正好可以借此将之调走,然后再命人另行招募,因此附议。
散朝后,曹彬召见蚂蚁,询问无事生后便对蚂蚁说道:“你令人监视董太后一行人,一旦现董太后死亡,立马在洛阳散布消息,就说是十常侍说的,何进毒杀董太后,再散播十常侍欲联合外人诛杀何进,同时令人监视董卓动向,一旦洛阳情况有变,立马将消息传递给董卓。”
下面蚂蚁应身退了出去。曹彬端坐在书桌后面沉思好久,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