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也是真心希望先生能出山相助我大哥。”
胡昭依然不语,曹彬无奈,想到请将不如即将,因此曹彬大声喝道:“既然你不肯出仕,那你读这么多书做什么?”
曹操跟戏志才见状大惊,就要上前拉住曹彬,不料胡昭一眼看出曹彬伎俩,因此胡昭笑着说道:“呵呵,将军不要再我面前使用这等伎俩,我是不会你激将之计的。”
曹彬见此十分尴尬,但依然问道:“先生原谅,彬班门弄斧了,只是彬是在不明,先生既然有此大才,为何不出仕为天下百姓做点贡献。”
胡昭摇了摇头说道:“也罢,我就跟你们明说了吧,我看不上这个朝廷,在我心,做官的应当清正廉明,专心为百姓做事。可是你看,整个大汉乌烟瘴气,人人欺上瞒下,阿谀奉承,只知道谋取一己私利,又有几人想到百姓疾苦。你再看看,黄巾作乱之人有几人出身富贵,都是些手无寸铁的农民,就是这群农民养着那群蛀虫,而他们反而不给农民活路,若要我胡昭做这等丧尽天良的官,我做不到。”
曹彬听后觉得胡昭思想虽然觉悟很高,但是有点过于幻想了,试想天下官员有哪个不贪,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否为百姓做了实事,百姓有没有受到好处。因此曹彬说道:“我非常同意先生之言。只是曹彬想问先生,若是我们想要创建一个新的王朝,不知先生可愿相助。”
胡昭听后大惊:“原来你请我是要做那造反之事。请恕我难以从命。”
曹操见此以眼神埋怨曹彬,曹彬示意曹操莫要着急。只见曹彬又说道:“既然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又对大汉失望,为何不帮助我呢?如此一来不是能更好为百姓做事?”
胡昭说道:“不可,虽然我讨厌大汉官场,但是我熟读圣贤之书,岂会做那乱臣贼子。这与我出仕完全是两码事。”
曹彬紧接着说道:“那么请问先生,大汉从何而来?”
胡昭随即回答道:“乃是高祖皇帝推翻暴秦而来。”
曹彬笑了,说道:“那么请问高祖皇帝是否乱臣贼子?”
胡昭无言以对,这是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暴秦无德而失天下,高祖怜惜天下百姓疾苦,举义旗反抗暴秦,因此高祖皇帝不是乱臣贼子。”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五六岁童子踱步而来,边走边说的走进大堂。
胡昭见此忙对众人说道:“此乃我的学生,复姓诸葛,字亮。劣徒鲁莽,还请诸位见谅。”
曹操等人都示意没事,而曹彬却在惊叹,千古传颂的贤相诸葛孔明就站在自己眼前,心略有激动。不过再看诸葛亮现在还只是一个五六岁童子,曹彬不由苦笑。诸葛亮见曹彬盯着自己看,忙四下打量,见自己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便问道:“你为何盯着我看”
曹彬笑道:“我在思索你究竟是有何能耐,年纪不大竟然学大人口气说话。”
诸葛亮气道:“哼,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我观你年纪虽然长于我,但是懂得未必强于我多少。”
见诸葛亮小瞧自己,曹彬心不由大笑,自己算上死后等待重生的时间一共活了将近一千九百年岁,这世上还有谁比自己懂得多,当然说的是经历,而不是书本上的。因此曹彬笑道:“那不知你懂了多少?”
诸葛亮大声说道:“经史子集无一不读,兵书战策无一不晓,你呢,可有读过?”
曹彬听后讶然,自己虽然活的时间长,但是自己还真就没看过那么多的书籍。见此曹彬忙转移话题说道:“我虽没有你读的书多,不过我有一问,按照你说的,高祖皇帝反抗暴秦,不算乱臣贼子,那我呢,如今大汉朝廷**,洛阳众人忙着夺权,有几人想着为百姓做事,这样的朝廷我若反了,不是跟高祖一样。”
诸葛亮一寻思便无言可对。曹操见机向胡昭拜倒:“操随无能,但也有大志,那就是令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只是现在还需要操去为此努力,不知先生可愿相助。”
胡昭其实心已然同意出仕,只是面子上有些过不去。见此曹彬说道:“先生不要犹豫了,以先生之才,定能辅佐大哥早日一统天下,这样一来百姓就能早些过上好日子了。”
胡昭听后沉思不久后对曹操拜道:“如此,还请明公接纳。”
曹操见此大喜,忙对胡昭说道:“多谢先生出山相助,操感激不尽。”
曹彬见此高兴的说道:“好了,这样一来皆大欢喜,我也就不用操心了。”
然后曹彬转身对诸葛亮说道:“你叫诸葛亮是吧,以你的年纪应该还没有字吧,不如我给你起一个怎么样?”
诸葛亮别过头去说道:“就你那样能起什么好字。”
曹彬听后装作生气说道:“哼,小瞧人,我看你就叫孔明吧,与你家老师同字。而且你那亮字本来就有孔明之意。”
诸葛亮听了大惊,而曹操等人也是奇怪,不知曹彬为何这样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