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丁大人,这个阎圃的名声,下官也是早就听说过,并且下官还令其出任巴郡郡丞一职,没想到竟然被他拒绝了”,提起此事何康犹自愤愤不平,看来何康是个极爱面子之人,对于阎圃的断然拒绝,何康始终是耿耿于怀。
本来何康和丁淮都是太守身份,两人的官职相同,但是丁淮比何康多了一个云亭侯的身份,所以何康在和丁淮谈话的时候是要自称下官的。
丁淮听了何康的话,心中好笑,汉末时代的人太注重这个身份和地位了,以当时的局限性来说,何康不会,也不可能会想到要降低身份亲自上门拜访,请阎圃出任巴郡郡丞的职务,不但何康不会,三国时代的人都不会。
可能大家会说了,黄山老弟,你懂不懂历史,刘备不就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吗。其实,这件事情是很令人怀疑的,因为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刘备上门去请诸葛亮,另外一种说法便是诸葛亮登门自荐。
而黄山则认为第二种说法的正确比较大一些,当然如果确实是刘备上门去请诸葛亮出山,姑且不要问是不是三次,也只能说刘备当时在荆州确实十分落魄,手下空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世猛将,却没有一个像样的谋士,如果再请不来诸葛亮,恐怕就会在汉末群雄争霸的舞台上被清除出场了,所以刘备才会放下皇叔的高贵身份,也不顾年龄比诸葛亮大了一倍,屈尊降驾,登门请诸葛亮出山。试问,如果让在面子和天下之间进行选择,我想刘备先生肯定会毫不犹豫去选择天下,毕竟刘备的野心一直以来都是三国三巨头之中最大的。
丁淮道:“淮此来乃是想请阎先生出任汉中郡丞一职,只要何大人能将阎先生所居之地相告,丁淮自当登门拜访阎先生的。”丁淮对何康这个老古董虽然有点意见,但是毕竟何康是汉末时代的人,思想当然不能和丁淮这个来自未来文明的人相提并论了,但是总的来讲,丁淮对何康印象还是相当不错的,觉得他比自己认识的杨赐、皇甫嵩、卢植,还有自己的父亲丁原这些老古董要开明多了。
但是,何康仍然不能接受丁淮要上门去亲自请阎圃的想法,听了丁淮的话,简直是目瞪口呆,看丁淮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一只奇怪的动物一样,道:“这那岂能让大人屈尊降驾,大人只需一纸相邀,若其再不从,下官自会命人将阎圃带到,交给大人带到汉中。”
丁淮还真怕何康会这样干,要是这样的话,恐怕自己就别再想得到阎圃了,只会将其推给以后的张鲁,虽然张鲁以后可能不会成为汉中太守了,丁淮急忙解释道:“汉中的情况,估计何大人也是清楚的。对于那些盗贼,丁淮手下倒是有几个擅长打仗的武将,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必然能够剿灭汉中所有贼寇;只是丁淮手下无有一人精通内政,丁淮也是只能行军布阵、领军打仗,对于内政实在是一窍不通,所以丁淮才急着寻找像阎先生这样的人才,为了汉中的百姓,别说屈尊降驾去请阎先生出山,就算是去了我云亭侯的爵位,罢了我汉中太守的职务,丁淮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这一番话说的确实漂亮,何康顿时对丁淮更是肃然起敬,大汉朝能为老百姓这样着想的人太少了,何康也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但是何康自信做不到像丁淮一样能够舍弃名利官职的地步。
告辞了何康之后,丁淮便带着成廉、庞德二人赶往南川,因为丁淮已经从何康口中得知阎圃目前就居住在南川县。
南川在江州的东南方向,大约有一百里地,三人又都是骑乘的并州好马,所以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赶到了南川县,到南川县的时候,天色已晚,丁淮便和成廉、庞德二人找了当地比较大的一家客栈住下。看来阎圃的名声在南川县还是很响的,丁淮只是随便向店主打听阎圃的住处,店主便能十分详细的说出阎圃所居之处的准确位置,虽然阎圃居住在南川县郊区的一个村中。
听说是汉中太守、云亭侯亲自造访。阎圃虽然傲慢。却也不敢怠慢。急忙出门迎接。
大约有二十五六岁。身材短小。体形偏瘦。面貌平庸。但是一双精光闪闪地小眼却能够告诉你此人决不简单。洪亮地声音更是和他地身高和体形不相匹配。这便是丁淮见到阎圃地时候地第一印象。若不是知道眼前此人便是阎圃。丁淮绝对不会主动和此人结交地。
也许是来到汉末地时间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