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沉默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分卷阅读42
    魏北记得他曾经关注过《聚焦》的官方微博,自动回复让人眼睛一亮:我们是刻板教条里的一股清流,是偏见流言里的中立先生,是标题新闻中的干货之王。我们时刻谨记在纷纭世界中不弃坚守之道,我们只做最真实的新闻人。聚焦这里,你我相遇。

    周柯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原因在于他曾主办的《锦城选报》在十年前就停刊了。当初《聚焦新闻报》与《锦城选报》属于业界死对头,办报理念上殊途同归,但时时刻刻都在戳对方的痛处。

    《聚焦》批驳《锦城》的某些立场观点太过主观,是为新闻界的妖孽、文学界的谬种。《锦城》指责《聚焦》毫无情怀可言,看似行批评、阐真理,实为荒诞不经之谈。作为《锦城》总编的周柯,与《聚焦》的总编常年在各大论坛、发行期刊上进行言论不错,又伸手在魏北头发上揉了揉。温柔缱绻。

    这般温柔,魏北没受过。他居然耳朵发红,缩了下脖子:“但我听传闻说《聚焦》的总编写文章骂周老师,骂得还挺、挺那什么。”

    “有辱斯文,”沈南逸接道,“你直接说就行,这又不是什么秘密。”

    当年二老对骂的阵仗,讲是有辱斯文,这都太斯文了。分明是用词劲爆,什么拆祖宗坟、扒寡妇门、欺师弄徒的狗玩意。

    魏北不理解,“多年前就结下死梁子,周老师还这样挂念对方。”

    沈南逸:“有些事并不非黑即白,性格不合适,但他们一直很珍视对方的才华。十五年前周老爷子因为抨击当局,被京城那边请去喝茶。《聚焦》的总编用了整个新闻版面批驳此事,并煽动民众,要求那边放人。”

    魏北:“有用吗。”

    沈南逸:“不一定有用,大多时候人民的声音屁都不是。”

    “但那次应该管用,”魏北说,“京城那边肯定会很重视《聚焦》的舆论引导。”

    沈南逸难得露出些笑容,将烟灰往窗外抖了抖,“为什么十五年前就管用。”

    “我认为是时代不同,十五年前各大新媒体平台还没大势兴起,传统纸媒、电视、收音机是普遍百姓接触新闻的第一手。舆论没现在这么容易控制,也没现在控制的强度这般大。往往销量最火的报纸上刊登什么,通常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聚焦的总编当年如此做,可以想象掀起的舆论多高潮。”魏北顿了顿,说,“受人爱戴、尊敬、敢直言不讳的周老师被送进局子喝茶,无论是圈内圈外,势必是会为他发声的。”

    沈南逸瞥他一眼,“抓重点。”

    魏北索性结束冗长的分析,“因为今天这把斧子砍下来,如果所有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有人都在拍手称快,看热闹叫好。那么今日落在周老师头上的斧子,明日也会落在任何人头上。”

    车内安静。风从前车窗流进,又从后车窗流走。日光从外面横插一脚进来,落了一半于魏北身上。没有音乐。没有谈话声。唯剩彼此的呼吸,不断起伏。

    沈南逸目视前方,把车速降到很低。一根烟已燃到尽头,再等一等,就该烫手。烟味混着车内香薰,染成半个夏季的味道。舒服的,木质的,醇厚的。

    烟灰往下落,带了点猩红。魏北伸手拿过他指尖的烟蒂,一不小心,两人同时被烫到。

    魏北面不改色,将烟头在车内的烟灰缸里戳灭。而沈南逸盯着他,目光在他脸上游荡。从眉弓,到眼眶,又滑向年轻人鲜嫩的嘴唇。

    良久,沈南逸说,“不要把过多的心思放在其他行业上,想想你自己的事。”

    前方红灯跳绿,沈南逸收回视线,左转拐入车流里。再有两百米距离,到达《聚焦新闻报》大厦。

    而这句话,魏北当时未能听得明明白白。

    初夏天气变幻无常,方才阳光万顷,眼下浓云摧城。狂风摇得树叶沙沙响,没多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