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这个在科考制度出现以前谁也沒办法解释
古代君王用人重德行重孝义认为一个孝子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吏汉朝时代的孝廉制度其实很大程度也是在向各州各郡招收有这资格的学子
科举制度出现之后对经义的理解占据了考试的很大幅度初期甚至还有写诗作赋的设定当然君主不是真正的白痴至少还记得加入策论这个存在
在独尊儒术的封建时代或许懂得四书五经的人在君主眼里才是最有德行的人才;或者这是君主向儒家妥协的一个表现既要愚民又要在愚人之中取材除了妥协还能怎么样
这年头距离战国时代还不算太远百家争鸣的盛况也尚未就此泯灭墨家、发家、纵横家的徒子徒孙依然偶然在历史的舞台中出现哪怕是一般的官吏就算是打着儒家士子的名头实际上还是玩着外儒内法的把戏
孔子尚未成为真正的圣人孟子自然也还沒有成为所谓的亚圣人
要让这个会被玩完扭曲的世界从儒家的束缚住解脱出來刘铭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再则他也不觉得单纯死记硬背那四书五经就能够成为一个一等一的人才
要知道明清时代考出來的进士下放之后基本上都不懂得如何治理郡县于是请了一大堆的幕僚幕僚不是政府编制故而必须要他们自己出钱本身他们就沒多少俸禄故而要治理郡县就不得不贪污于是从小贪变成大贪
更重要的是若是师爷不尽心尽力结果县令反而成为了一个傀儡帮他们背黑锅有些自诩清廉的官吏治下被师爷贪污得民不聊生结果骂名却是全部被那个所谓的清官给担上了
再则既然不懂得怎么治理郡县那么索性也就不去治理來个无为之治清朝的官员只求郡县太平便可不会去考虑如何发展郡县的问題一个郡县放在那里三百年以前是什么样子三百年后还是什么样子
一旦遭遇天灾除了向中央求援求赈灾以外自己要做些什么都不清楚结果耽误了最佳的处理时间搞得百姓直接造反了有清一代造反从未中断过有很大原因和这有关
刘铭既然回到了这个时代自然不会让这样的情况继续出现
故而考生们第一次接触到的科考却是完全按照后世的标准出題第一次或许放松一些只为让广大的考生对新的考试内容有一个认知知道在下一次科考到來前侧重学习哪个部分
算数五道題目基本上都出自《九章算术》;农学方面则列举了一些事关农业发展的问題让考试根据自己的见识來回答;策论是探讨丝绸之路对华夏的影响;经义是探究如何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
总的來说县试的内容就那么八道題目给考生六个小时的考虑时间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允许考生提前交卷当然也允许考生更换答題纸在这个时间内重新写上更好的答案
随着正式开始考试的钟声响起已经预先阅览过试卷的考生们开始动笔
“丝绸之路对大汉的影响对哦听闻大将军已经打通了丝路如此确实可以讨论这个话題……不过放在中原不远去体会丝路对华夏的影响这真的沒问題”石韬看了看策论題心中觉得很奇怪
“有一县旱地和盐碱地占据土地的多数问如何让当地农民获得相当于其他有着肥沃土地县的收入这到问題不会是考官故意折腾我们的吧”孟建挠了挠头
“唯有经义不算难但既然前面都出现了那么难的问題这一題会简单吗”崔钧对最后一題表示疑惑
“所图不小呢”诸葛亮看着四題却是想到了别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