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京辉感到有些突然,当下打电话向赫继权请示,赫继权告诉他不要多想,自己己经知道此事,也正是自己如此提议,要他好好准备考试。
组织部通知他两周之后在江川市委党校进行公开笔选,到组织部领取准考证时,杨京辉看到了关于笔选的报名需知,除却刚刚补上的后备干部那一环,其他要求,包括年龄、学历、级别、年限、乡镇工作经验、招商或开发区等经济部门工作经验、主要成绩在省级推广加分等项目,一条条要求就恰似为自己量身订制一般,看到如此他终于明白了赫继权突然派自己去江川党校参加青干班的良苦用心。
笔选对于杨京辉来说太过熟悉了,从毕业至今他先后参加了多少次竞比了,从最开始兴安镇的笔选秘书,到在李家洼村率队竞比公开课,参加全省公务员大考,再到竞选海城招商局副局长,他每一步的升迁,每一次人生变化,无比围绕着笔选,他时常感慨是不是前辈子是范进,总是逢进必考,后来他很快便否决了这个自嘲,他这般年轻又没有什么人脉和根本,想在仕图上有所见树,不通过公开选拔是不可能如此快速便到今天这般光景的。
知道了江川市要竞比的岗位,是要规划建的江川市开发区,还好又是不陌生的领域,自己在海城时便筹备规划建设过开发区,无论理论还是实战都有非常多的经验,但当下也不敢轻敌,具备竞比资格的一定都是优秀人才中的最为出类拔萃的精英,是塔尖上的人物,当下按照那笔试复习范围,轻车熟路般的准备了起来。
竞选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些环节。笔试环节因为怕被人置疑考题即偏且怪,江川市委组织部从省人事考试题库里买了套中规中矩的试题,考查的是应试者的一个综合能力,基本是以公务员大考作为基础,申论方面侧重于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方面,杨京辉因为有着别人不可比似的经验优势,在笔试环节便确立了领先优势,以领先第二名十八分的绝对优势昂首闯入面试环节。面试环节中作为评委的鲁仲鸣等人一眼便认出了杨京辉,而杨京辉也的确久经沙场,临场发挥出奇的好。最终又以笔试面试两个环节领先第二名近三十分的成绩顺利的考为江川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会副主任一职,提职副处级,试用期一年。
鲁仲鸣和赫继权通话时,对杨京辉不住赞叹,他问赫继权。“你说过的举贤,要举的可就是这个小伙子?”。赫继权道。“鲁书记您看此人到底如何?”,鲁仲鸣道,“在后备干部班上就表现不俗,大大超过预期,不枉你精心的栽培,理论加实战力都是江川目前所必需的。继权你可为我解决了一个很大的发展难题,也不怕说与你听,原本有一些领导都想来找我替他们考虑手中的人选,这次机会均等。他们的人才真不堪用啊,只是这样一来,你便得忍痛割爱了,给你添麻烦了,我挖走了你的墙角,哈哈……一定会,只要他干出成绩,怎会不重用提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