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再起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跨越世纪的上海
    《上海-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的钥匙》

    ――摘选自《亚洲的通货和财政》

    作者:英国《经济学杂志》主编约翰-梅纳德剑桥出版社1913年。

    翻译:好龙公

    这篇文章是一位驻外海军高级军官的经济学爱好者翻译的。考虑到照顾翻译者本人的意愿我们不介绍他的实际身份。本刊表这篇文章并保留了原作者的一些不适当的用词只是为了给读者借鉴与参考并不代表本刊同意文章中的观点或证实文章中的论据。原文前面的段落文章作者出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对上海开埠历史进行了歪曲片面的介绍。因为考虑到读者诸君对此段历史都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为了对原作者反动的殖民主义立场表明我们的态度本刊表的部分将从原文第二部分开始。敬请读者诸君留意。

    ――中国上海《国际经济瞭望杂志》编辑部1914年9月

    (前段省略)

    ……

    在1866年杨军攻克太平叛军的故都南京后上海就陷入了一种紧张之中这座开埠才二十年的东方城市还仅仅出现了腾飞的端倪便出现了空前的危机当时不少投资者甚至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日本的江户。但是这样的局面很快就结束了杨政权分别派遣总理容以及外长章频繁和包括英国总领事温思达(netnetbsp;renierdemontmorant)、美国总领事熙华德(g.F.seard)、普鲁士总领事德登贲以及工部局董事会总董耆紫薇(ap;keevi11e)等广泛接触表示只要承认杨政权杨政权欢迎并鼓励外国的投资和经商而且强调保证各国的利益不会向租界进军。同年8月中英法在广州和谈会议上达成协议根据该协议上海将成为自由市英法在不得不放弃治外法权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在跑马厅以东、苏州河以南、城厢以北的上海原租界地带居住权3o年在这些租界区域英法在承认中国主权的前提下保持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将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合并成立联合工部局设立董事15名规定了3席必须是中国人同时还增加1席中国政府代表的董事席位。自此租界之称改为居住区。然而协议同时规定城厢以外真如-法华-龙华一线为止的浦西、苏州河以南地区的任何开必须通过联合工部局共同协商。

    次年1月杨军队接管了上海道台成立了上海市任命国内战争的名将王得贵为任市长。王市长到任时看到外滩英法居住区繁华建筑不由感慨上海华区的落后他于次市民联谊上会出豪语要鼓足干劲开浦东在外滩的对面建立中国人的新外滩以“扬眉吐气、不在中国的土地上输给外国人。”之后的茶话会上王还志得意满地对记者放言:“别以为老子没文化咱的辜参谋都告诉咱了:咱们祖先在城里住瓦房的时候洋鬼子他祖宗还住林子里呢。阿房宫有洋人吗?长安城有洋人吗?现在咱们建设大上海我老王就要给大家伙瞅瞅咱是不是都得要靠洋人!”

    至此上海进入了第一波建筑**在浦东一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新设了洋泾、塘桥、杨思、三林四个区规划了行政中心、金融枢纽、商业街以及诸多居民点这次**的象征就是耸立在上海江海关对面的将中国民族特色融入西方建筑格局的大厦群这些大厦中就有号称当时世界最高的银盛大厦这座大厦基部是希腊多里克式的石柱支撑起的九层钢筋混凝土大楼中间的三层土木结构宛如华美的中国宫殿令世界瞩目的最高三层则好像是山海关和嘉峪关城楼的合体。这座大楼的所有者是才华横溢然而又命运不济的工商巨子杨坊。杨坊为以该楼为代表的浦东展可谓投入了毕生的积蓄由于最终资金周转不济不得不迫使他走了一条不归之路。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这个浦东投资杨坊得到了来自杨沪生的保证保证政府给予充足的资金作后盾然而由于国内战事尚未完全停息政府在财政上一直都在赤字的边缘所以当时的金融体制无力让新政府实行赤字运作杨坊的努力最终还是被形势所出卖当银盛大厦在1874年剪彩竣工时其主人早已远赴黄泉新的所有者成了当时就原商业部长胡光墉的阜康集团。

    浦东开后不久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最为突出的就是规划时便屡次被提出交通问题尽管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环修建了高桥到嘉善的高嘉铁路但是由于绕道过远铁路从通车之日起便陷入了亏损。同样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居民点无人问津烂尾建筑比比皆是市民谑称其为得贵坊。

    为了缓解交通问题在黄浦江上始兴架桥之风第一批规划便兴建了6座铁桥由于上海港的繁盛正是赖黄浦江之惠其中四座铁桥建于龙华以南分别位于龙华、长桥、塘口以及闵行其中长桥和闵行之桥为铁路公路两用。而另外两座则建于主要港口的要道分别在庆宁寺和塘桥塘桥铁桥将沪杭甬铁路的延伸过江于塘桥镇连接高嘉铁路桥梁采用升降式开启桥即在主航道之处建立两座高塔一旦有大船通过则停止车辆通行将桥面升起船舶通过以后再落桥通车。而庆宁寺大桥则设计为旋转式开启桥由于该地带江面较宽而西侧为沙洲施工时全面疏通主航道将其堆积成*人工岛在岛上再立桥墩有大船经过之时回旋桥身。然而桥梁风潮引了严重的财政问题而且根据联合工部局的警告开启桥不可能完全解决交通问题同时也会给航运带来潜在危机。因而未等铁桥全部开工王市长在1871年即被荣迁为第一集团军群总司令“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越大兴安岭与俄军作战去了。

    与顿挫的新市区建设相比由联合工部局管理的浦西地区的开却日臻完善虽然从外表看来没有浦东的豪华但是市民中却流传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讽刺之词。王市长卸任以后新一届上海市长改由原船舶部部长沈葆桢担任。沈市长中止了气势恢弘的庆宁寺大桥工程延缓了耗资庞大的龙华铁桥工期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务实的市政建设规划加强和联合工部局的沟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浦西的建设使上海市区开始扩展到了法华镇一带基本上完成了根据广州协议规定的华洋共管区域的开建设同时又使老城厢过密的人口得以缓解大量的居民乐于迁往新闸、江境、法华以及漕河泾一带。同时由于黄浦江上的桥梁工程也在沪南市郊形成了诸多新兴城镇比如长桥、华泾、曹行、北桥以及闵行等。由于沈显其名于造船业故而他在上海也不忘其旧业除了扩大高昌庙江南制造局的规模使之能够制造重型铁甲舰。1876年他还聘请荷兰工程师奈格任总工程师实施整治经过详细调查研究后提出了黄浦江整治方案。他采用约束吴淞口浅滩规定黄浦江浚浦线位置使黄浦江航道顺直江中主航道的深度达到了7.2米。随后沈市长利用王时代在黄浦江堆积的人工岛在岛上建立了一所新的船厂定名为大中華造船厂。同时岛上建立了浚浦局负责常年疏浚黄浦江水道还利用海军资金建立了海军军械局至此原来几乎荒废的人工岛面目一新故此该岛被命名为复兴岛。

    1873年沈葆桢邀请因兵败被俘获释而隐居上海英国居住区的前清两江总督李鸿章让他出面成立“轮船招商公局”不多久这所航运公司便成了最大的华资远洋公司。以招商局为代表上海出现了一大批既独立于国家官办企业也独立于“洋行”的民族企业比如上海机器织布局、建昌铜铁机器厂、上海玻璃制造厂、申新纺织厂、天厨味精厂以及日后在国际动力技术舞台上执掌牛耳的巨硬公司等这些企业逐渐起到了引领国内该行业的先锋。

    1876年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经过长期准备中国在这一年正式进行了内阁选举长年以来的带有战时性格的举国一致内阁宣告中止协作已久的社会党和自由党还有一些数不清的小政党开始依照宪法普选结果是社会党赢得了81%的议席自由党获得了17%的议席。获得压倒性胜利社会党人推举了原内阁副总理兼铁道部部长李天秀为总理。这样中国成立了以社会党执政的内阁原来的自由党人总理被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则又重兵在握的社会党人、旧官僚左宗棠担任两位国父则看似退出了政坛。对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而言这一步是应该是难能可贵的。杨、史二人的淡出政坛毫无疑问也是师法乔治-华盛顿其人格之高洁看似不容置疑他们欲使中国从此脱离**之迫切之心也似乎显而易见。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中国若要彻底消除**顽疾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杨史二人退出后中国的1876政体的实际状况是主要权力被刚刚击败俄国威望如日中天的左宗棠所把持李总理成了左的玩偶而名义上的国家元容闳也只能为消除左宗棠在外交上的不利影响而疲于奔命。

    这场选举对于上海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左宗棠副主席放言“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的口号而令上海金融市场出现了一度的混乱外商的投资开始猛烈地退潮了中国依赖进口的原料比如铜、机器零配件、橡胶等价格猛涨与此相关的企业股票大落整个上海的经济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容闳新主席怎么样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的局面他开始不断接见驻华使节由于国会由社会党人把持足够让外资稳定的措施根本不可能被通过。万般无奈的他不得已敲响了已经“闲居”府中的国父们的大门。这样他终于切中了肯綮。国父们几句“要以国事为重”的言轻而易举地摆平了桀骜不驯的社会党议员在回答《泰晤士报》、《费加罗报》等国外媒体记者采访时史前主席称:“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我看完全可以考虑采用更加进一步的开放政策么外国资本也不用仅仅局限于外国居住地。”

    这句话似乎给沈市长给予了暗示上海市议会在1877年的3月通过准许外国人购买居住区以外的上海土地作为“开区”的决议案并上报国会批准。此举终于挽回了上海商界的萧条局面外资又开始逐渐融入上海市场该年年底狭小的外国居住区以外第一块“开区”在张园附近的地区被英商购入同时通过外籍军团司令罗歇里奥将军的暗中斡旋大量的法国资金投入了打浦桥以北的区域与原来的法国居住区连成了一片。随后各国资金接踵而至随着各国资金的投入各国移民也开始聚集。其中尤其令人瞩目的是犹太资金在虹口、杨树浦以及闵行一带出现了大量的犹太人聚居区。其他著名的位于相对繁华地区的是:杨思黄浦江畔的“小汉堡”、虹安镇水网地带的“小威尼斯”、提篮桥东边的“小鹿特丹”等;当然也有比较偏僻的像真如的“小图拉”、曹行的“小孟买”、彭浦的“小江户”、周浦的“小巴格达”等等。

    沈葆桢市长在任内于1879年去世后继者盛宣怀为上海最初的民选市长。上海市联合工部局也在1882年选出招商局总裁李鸿章为总董这两位通力协作经过十多年的展到了189o年代上海算是恢复了一丝元气。整个市政慢慢步入了正轨整个城市可以称其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不不能说是博览会事实上更可称其为建筑协奏曲、交响曲、变奏曲、幻想曲。整个市政风格兼中外之风貌建筑式样合东西之精华。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大量的移民地产商在原来冷僻的郊野上筑起一批住房。为了节省土地在有限的面积上容纳更多的人并容易为同时为中国人以及外国人所接受这些住房采取了被西方人称为“联排房屋”的建筑形式。这就是石库门房子。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时带有中国传统式牌楼。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常配有敲响时铿然有声的门环。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挑的阳台整体架构基本由天井、客堂、厢房、亭子间等构成这种式样的房屋成了集中外建筑格局于一体的上海民居的代表。

    通过这十多年的展由于市政当局精心设计对港口、工业、商业、及住宅都有一整套规划布局方案其中杨树浦黄浦江北岸、苏州河北岸、高昌庙江南制造局、吴泾以及三林一带为工业地区黄浦江下游两岸为码头仓库区上海城区的展可以说转入了正常的展被动向南展的势头初步被遏制市区开始将西面传统的繁华市镇曹家渡、法华镇、徐家汇以及龙华镇连成了一体而且大量比较高级的住宅区开始出现在这些新扩展的市区内对于这些新兴区域市政府以及联合工部局都给予严格地管理甚至于任何新建造房屋的门面、绿化都根据不同区域实行了严格统一的格局限制这样这些区域相对于前些年急遽开浦东地区的错落无序来显得格外的优雅。近代工业的崛起进一步促进商业的迅展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著称沪上。在繁华的市中心饭店林立著名的有国际饭店和华懋饭店。游乐场所有名扬中外的大世界、跑马厅和远东第一的大光明大戏院。而在文化方面上海又是全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开办有大量的新型学校除了道光三十年创立徐汇公学1886年又开办了南洋公学以后6续出现颇有名望的复旦公学、德文医学堂等等。在兴办教育的同时医疗方面也得到了蓬勃的展除了中国医院(仁济医馆)以及后来开办的有公济、同仁、妇孺、广仁、广慈等教会医院外到了189o年上海共有大型综合医院25所床位81oo多张。此时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开始在上海竞相登场它们多数集中在今黄浦区有海关大楼、汇丰大楼、百老汇大厦等近百幢大楼。

    这些大楼使得当年显赫一时的浦东建筑群变得愈萧瑟那“银盛大厦”也因为被阜康集团分割抛售未遂经过一番触目惊心的明争暗斗最终被一个负责人叫张寅的小林集团低价租下改造成一个被叫做“东方宝珠”的巨大**通常外国人都不叫它“orienta1pear1”而叫它“orienta1paradise”属于一个在上流场合永远不会被提起的名字。在对岸纷纷新建的大厦面前这栋外表已经被海报和灯光改造的光怪6离的大厦在孤寂中显露着异样的光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异样的光彩又开始逐渐吞噬起周围的孤寂……

    伴随都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转型特别是187o年以后近代工业制造的展上海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据统计上海人口1852年为54.4万1872年突破百万大关达1o1.6万188o年因为政府城市化决心以及上海城市建设的第一次**人口翻番为2o6.7万1892年更达到了486.7万在4o年的时间里上海人口大有增长1o倍的势头!上海人口的这种乎常规的惊人增长充分显示出上海无所不包的巨大容量、吞吐吸纳的恢宏气概以及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开放的上海对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吸引力:对资本的拥有者来说上海是一个选的投资场所;对追求享受的达官贵人而言上海是罕见的温柔乡和销金窟;对谋生者来说上海是充满就业机会的地方;对寻求展者来说上海是一个各路英雄的用武之地;对文化人来说上海是一个施展才艺的理想舞台;对逃难的人来说上海又是一片“国际绿洲”和“避秦桃源”……于是难以计数的逃难者、投资者、冒险者、躲债者、亡命者、寻找出路者、谋生者、追求理想者、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富翁、遗老、政客、穷汉、红男、绿女、流氓怀抱着各自的梦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上海。在他们的心目中上海是希望之邦选择上海就是选择新的人生之路就是选择美好的未来。人对美好事务的一种本能的追求**造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把一批又一批的外地人推出家园推向上海。开放与移民密切了上海与国际、国内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上海文化的历史底蕴;其次开放与移民又导致了上海人口的高度异质性人口的高度异质性又带来的文化来源的多元性和文化气度上的宽容性来自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将各地不同的文化带到上海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襟怀并呈现出一种多元的社会格局这种多元性格又赋予上海城市持久而旺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