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洲际导弹技术,那还要等等再说。好人做多了也就变成坏人了。用机器设备换移民只是一个借口,只是让华夏国的平民们知道技术、机器设备是要有代价的。但是华夏国的高层们很清楚,那只不过是个借口。
战乱刚结束,按照蓝海国目前的状态,想移民多少就移民多少,根本不存在拿机器换的问题。蓝海国这么做法的意图,这帮领袖们还是大概知道意图的。
不过军队建设,蓝海国并不打算查收,华夏共和国的人对军队都很敏感。蓝海国只是将一些基本的东西还给这些创始人就可以了。华夏共和国对军队的整编,不敢兴趣,只是建议华夏国不需要保留这么多的部队,将来的战争人数不是占100%的因素,不过用这些素质较差的部队去驻守边疆,扎根边疆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蓝海国的军工企业将生产全套的蓝海国制式装备来武装华夏**队,这个是需要代价的。否则蓝海国也支撑不起这么庞大的军队的武器装备。华夏国需要以物资来生产这些装备,华夏国目前的军工企业还要有一段时间起步。蓝海国也只能咬紧牙关来“记账式”完成华夏国的军队装备的更新。
至于华夏国的战舰,蓝海国虽然能建造,但是实在是太耗费资金了,蓝海国自己都无法建造更多的战舰。所以当蓝海国说出自己的造舰计划以及造舰的代价。华夏国的领袖们也只好放弃了。海军这种奢侈的兵种还真的不是现阶段华夏国能玩起的。蓝海国还是将二战接受的几艘旧的护卫舰和驱逐舰转给了华夏国作为对抗蒋伟人的工具之一。
飞机的制造,蓝海国也没有什么好的技术,所以双方决定,一致主攻飞机的设计和制造。不过蓝海国的钛合金和铝合金的冶炼技术将未飞机的设计提供很大的基础。
至于核武器,蓝海国同意将技术共享,但是物资和资金需要华夏国自己解决,蓝海国实在无法拿出这么多的物资和资金来一下拉升华夏国的科技和工业水平
将基本的东西达成协议,余下的事情就是由马飞正带队其余的人员留在华夏大陆立刻开始着手制订援建计划。
周建军和其他人员则返回蓝海国进行自己的国家建设和政治建设。对于华夏国的建设不能对自己国家建设影响太大。蓝海国的发展才是关键。华夏国的发展虽然是民族情结,但是如果蓝海国的发展被欧洲国家遏制,那么华夏国也不会好到哪去,别忘了华夏国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蒋伟人。
蓝海国的周围也不是那么简单,虽然民族独立还没有闹起来,但是周围的德国、英国、印度、和美国都不是什么好主,都会绞尽脑汁来琢磨蓝海国的,蓝海国的政治基础又不稳固。高速发展的蓝海国才是防止敌人觊觎的法宝。
周建军在回国的路上和齐海军他们不断的在思索,到底如何才能保证政治基础的稳固,移民固然是一方面,但是除了移民,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面了吗?
南非的局势一直在动荡,莫桑比克的局势在镇压之后看似稳定,但是向华宇的部队已经多次执行了**消灭术。阿曼还不错,总算英国和德国的血腥镇压,帮助了蓝海国。蓝海国在阿曼由于采用了分化的政策所以还没有太大的动静。
看来还是要分化瓦解。不光是政治上的,还要有经济上的控制。蓝海国在马达加斯加岛上治理的是最平稳的。几大部族被彻底的压制住。当然这和经济上的发达有关系。大部分马达加斯加人在蓝海国的统治下都过的远比以前好的多。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其他生活条件,如教育、医疗等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进步党的作用。分散对手的人群关注度,瓦解对手的精神聚焦都是进行政治统治的关键。这一点,蓝海国的高层们真的还没有好好的研究过。
南非和莫桑比克是蓝海国最关键的领土之一。如何掌控这两处应当是蓝海国的重点事项。周建军需要拿出第二旅的政治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来完成这项任务。军事镇压只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才实施的。
蓝海国必须首先解决南非和莫桑比克的政治问题,才能发挥这两地的优势。周建军借着漫长的归过旅途和参加华夏国庆典的战友反复讨论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