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康熙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02. 请他下乡(2/2)
缔虞,忽然临时改变主意转而躬称:

    “皇上所言甚是,言官奏事疏陈,当利于国计民生,不可随意妄指。”

    康熙帝点头称是:“言官所奏,不可风闻其事,须有事实依据,言之确凿。且多关心民生民治,少涉人事人情,方显君子立身持正、兼济天下的根本。”

    内大臣索额图亦道:“启禀皇上,言官奏事散漫指责,今若不加处分,恐有借称风闻,挟私报怨者,亦未可定。”

    康熙帝很同意索额图的言语:“处分原属应当,然而言官俸微,罚薪不妥,职司错谬亦不累家小。身体肤,受之父母,亦不可折辱。言官心系百姓,当为百姓所倚重,特谴之微服往通州城乡,为期三月,考察地灾后百姓安置、城衢重建以及土地开垦情况。酌将地方盐粮油菜价格、民生状况拟折详细奏报。”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元文听罢,出列遵旨颁行。心中大是叹惋:这一滴雨不好好做惬意的清水君,偏要往那厢染缸里跌落。这回皇帝把你送到通州去,那里可真正是缺雨水,听说连续干旱有一阵子,地都快荒了,你且去彼处好好忙乎春耕吧。

    康熙帝处理完言官疏议之事,最终把姚缔虞打下乡,劳动改造一段时间。康熙心里尚且自鸣得意,因某主席曾经的手笔,提醒他灵机一动。朕不罚钱使你等家庭穷困,也不伤你等身体肤,更不会侮辱士大夫名声。朕往后就派你们上山下乡、去民间体验体验。国家干部坐久了办公室,缺得就是下基层锻炼,拜托回到地头田间,搞搞生活实践。

    …

    此事方了,又有事起。兵部尚书午喀进呈了新晋云贵总督赵良栋提出的进兵方略策。康熙皇帝当即命其他各部官员暂且散朝,回各自衙门理事。康熙只留下内阁相辅与兵部诸大员共商战事。

    细观赵良栋谏疏,他根据自己临战经验,并综合考虑了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实际的战事进程,提出了三路合击,全面进取云贵的方案。康熙皇帝带领数位重戚权臣,站在御书房里,面对着大清帝国舆图研究半天,终于搞明白三路大军分兵挺进云贵的攻势方向。

    安亲王岳乐经验丰富,且才刚从前线战场退下,很说了些中肯意见。康熙默默听了岳乐的言,又参考了康亲王杰书还有索额图、明珠的建议,最终敲定了战略方案。

    康熙帝任命贝勒彰泰为定远平寇大将军,作为东路军,从湖南进兵云贵。又命令喇布为南路军,从广西挺进。命令将军吴丹和赵良栋等为北路军,从四川进。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呈半扇形之势同时向云贵进军,势争包围吴逆,一举克复云贵。

    此议已决,康熙心中略安。康熙自知不擅调兵遣将,因此博采众长做趟中规中矩的布置,但是毕竟存疑。康熙暗忖此事若十分顺遂,岂非云贵不日即下?那又何来一年之期?康熙不了解彰泰此人,怎奈岳乐和杰书已然还朝,断没有再派出去的道理。

    康熙曾揣度当初召安亲王岳乐班师回京的原因,一方面为岳乐年事已高,恐其体力不胜;另有一深层原因为,战局大势既然底定,岳乐接连几场胜战声望已隆,不须大将军从头至尾地收场终局。何况岳乐又是亲王,这其实亦有名分上的考量。至于后来朝廷另派贝勒彰泰过去前线收尾,也不过是借机与彰泰一个立功升爵的机会罢了。

    指挥一场事关国运的战役,丰功伟绩的胜者只须有一人,惟皇帝耳。臣子们听君命行职事,赢者理所当然,功不可至伟、至极,君臣面子大家皆须好看,这个才是王道。尤其是皇亲国戚,即便皇帝不主动召,他自个担着心事,赢几场也会找借口要求回京述职。

    本来人家皇亲国戚就不是靠军功上位,自身安全、家业稳当乃是人生第一重要。何况功高震主这个名声,轻易不能担得,皇亲反而更招皇帝忌讳。不是亲戚还好办,皇帝想杀就杀,想贬就贬,端得个痛快且干脆利落。最怕就是皇帝不能杀、不能贬、还得不停抬举,心里头却不断猜疑,暗底里想与他下绊,跟凌迟似的忒腻味人。

    安亲王岳乐得胜班师还朝了,因老人家年纪大、身体不好。

    康亲王杰书也得胜回朝了,这一个年纪正当壮年,身体也好。反正杰书是想堂弟(皇帝)、想老婆、想孩子、想家了。杰书的确不容易,何况他也冒过生命危险把耿精忠搞定了,声望荣誉达到极点。再追求,可就容易过了。人生,就是见好就收呗。

    …

    [[[cp|:9oo|h:6oo|a:L|u:c.{o,1o}o.{o,1o}m64.jpg]]]

    写一个意态。看一种生活。各寻各的惬意罢了。

    敬谢昊天55激励

    &1t;ahref=.>.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