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并非科班(2/2)
“第二回,头项是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号。卑职选了十力的弓,三次均能拉满。然后便是考较刀技,卑职选了一百二十斤重、头号大刀,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的技巧都算圆满,这便过了。”
“最末一项就是考石,头号石礩子重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卑职在臂力方面不很拿手,遂择了三号二百斤的石礩子,堪堪举过。”
康熙皇帝没有听明白,于是问他:
“既然只是初试,如果全部选择最简单的项目应考,岂非更能容易通过?”
汤恺纳闷地看着皇帝:“皇上,这个武比是有定规的,凡参加应试者,弓、刀、石三项必须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过两项者判为不合格,当即便得取消三场考试资格。”
康熙不知即为不知,他也不在乎汤恺君的疑惑,点头表示朕晓得了。
汤恺接着又继续说:“武举第三场是考文科。因只是童试,且武比要求不高,只做一策一论。当时的策题出自《孙子》。【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论题是《论语》中的一句【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卑职因从小就被父亲督促读书应试,四书五经也算娴熟。曾经参考过一年文试不得,然后才决定改考武科。兵书策论方面,卑职特地拜会过一位山长,请他提点过一二。因此考文科时,简单的策论文章却是不惧的。那时候卑职刚考完,从考场出来时已经知道童试通过了。大约不到十天,便放榜得了秀才,开始准备参加乡试。”
康熙又问:“那一届,山阴出了几名武秀才?”
汤恺老实回答:“此年一科,山阴县报名者有二十多人,只有我一个通过。大多数都是驰马射上失得手,或因身材臂力有限,刀技能舞八十斤的便是运气。南方人即便习武,也多是拳脚轻身功夫,练剑使枪的也有,却少骑射此类。卑职因有位表姑父家里开着镖局,卑职常常过去帮忙赶趟。所以曾先后几位镖师学过外家拳脚功夫,刀马骑射也是日日勤练不辍,总之尚算过得去。”
康熙听得跟天方夜谭一般,原来这位武进士纯靠单练,并非江湖科班出身,连正经师傅都没有拜一个,更别提师承门派了。汤恺文章写得好,恰是因从文科改修了理科/武科,听着就跟高考前临阵磨枪差不多,改填志愿不读中文系转到体育系,也算朝廷特招生。康熙很是愁,如何去多寻一些出身武当、少林、衡山派的武林高手,既是俗家弟子,且愿意投效朝廷呢?
…
[[[cp|:9oo|h:6oo|a:L|u:c.{o,1o}o.{o,1o}m478o.jpg]]]敬谢宛如初见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