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遵循我圣人之道。”
“言之有理。”解经邦思付良久,才缓缓的点了点头。
见解经邦并无异议,云良淡然一笑,接着又讲,“第二条,太祖皇帝确实曾言,禁止百姓出海,并有‘寸板不许下海’之语。可成祖皇帝时却有郑和下西洋之举,这皇上是遵循太祖皇帝祖训,还是继承成祖皇帝伟业,都在当今一念之间,晚生不敢妄言。倒是第三条,我辈出海,会造成漕运荒废,沿运河两岸百姓苦不堪言,晚生却不敢苟同。”
解经邦默不作声。
“运河两岸的百姓,固然是圣上赤子,可我陕晋各省百姓,就是后娘养的吗?”云良有些激动,“开海之后,各省粮行用粮,固然是海运而回。可南方各省应缴税赋,不还是要用漕运?因此,晚生以为,叶向高叶大人此言,有有因噎废食之嫌。”
其实,解经邦和云良心中都清楚。叶向高担心漕运荒废是假,不愿北方各省分润海贸利润是真。
叶向高是福建人,福建出海经商者甚多,几乎控制着大半个大明的海外贸易。可冷不丁的,北方各省也要横插一杠子,怎不让福建等沿海省份恼怒万分。
至于漕运,却是因为其牵涉甚大。由于南粮北运后,南下的都是空船,而又不用缴税,自然被权贵所利用。日子长了,就连北上的粮船也有大量夹带。再加上漕运船工甚多,南来北往间也带动了沿岸消费,运河两岸也就成了富庶之地,读书出仕者不计其数。
叶向高为了阻拦北方出海,便故意把漕运牵涉进来,试图用漕运的相关利益集团,来阻扰出海垦荒的实施。
两人默默的向前走了一段,解经邦突然问道:“你还没有告诉我,来这肮脏地作甚?”
“叶向高不是想煽动河工闹事吗?”云良脸上闪过一丝阴狠,愤愤不平的说道:“晚生倒要看看,若是京畿的百姓鼓动起来,想要口饭吃,那又该如何。”
“荒唐。”一言方出,解经邦便勃然大怒,“竖子,你想死无葬身之地吗?”
“阁老?”
“煽动百姓闹事,你以为是在做生意栽赃陷害人吗?”解经邦彻底出离愤怒了,这个云良,到底沾了商贾之气,当不得大用。
“阁老,晚生驽钝,却不知道错在何处,还请阁老赐教。”云良一个恍惚,却立即跪了下去,也不管膝下所跪处软软黏黏的是何物,只管向解经邦讨饶。
见云良语出真诚,解经邦怒容稍缓,可还是夹枪夹棒的一阵训斥,“朝廷历来担心民变,才有了尔等奸猾之徒借民变挟制官府之举。可你也应当知道,官府不追究,只是他们不想把事情闹大,而不是他们不能追究。如今,你竟然想在京畿挑动民变,惊动皇上,难道你真的以为,厂卫和五城兵马司是吃闲饭的吗?”
“晚生,”云良脸色白,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可解经邦的训话还没有完。
“你不要听风便是雨,叶向高老成精的人了,绝对不会做什么傻事。若是他有心难为我等,你那下三滥的法子也不顶用。况且,”解经邦用手一指四周,“就这些漫无王法的歹徒,一旦鼓动起来,那就是生灵涂炭。到时候除了派兵弹压,绝无它途。一旦追究起来,便是皇上有心袒护,你我也难逃一死。”
“晚生明白了。”云良脸色白的渗人,却还是挣扎着向解经邦大礼参拜,“若不是阁老教会,晚生必定酿成大祸。”
见云良认错服软,解经邦怒气也消散了许多,“善才,你如今也有个评议会议员身份,也算是步入了官场。今后做事,可不要再带商贾习气。闲暇时多读读圣人教诲,才是正途。”
“阁老教诲,晚生一定牢记在心。”云良又恭恭敬敬的向解经邦磕了个头。
解经邦微微颔,暗赞了声孺子可教,却又仰望天,长思起来。
叶向高为了阻挡北方各省出海,不但指出北方各省种植番薯、苞谷后粮食短缺将大为缓解,更鼓动南方各省积极按照粮食协议向北方运粮,以造成北方粮食无忧的口实。
可是,皇帝为什么要派小黄门给自己送信呢?
小黄门虽口口声声说自己是陕西人,有心为乡梓做点好事。可解经邦怎么也不肯相信,没有皇上的许可,会有内侍胆敢泄露宫中机密。
“疑云重重啊。”解经邦无奈的叹道,可不弄明白皇上的真实动向,又如何能让自己放心。
[奉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