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看皇上脸色,接着又道:“臣以为,此事完全是程光奎等人居心莫测,煽动、蛊惑士子而引起。请陛下严加盘查,找出其身后主谋。至于其他的儒生,”方从哲哀求道,“还请陛下念其寒窗苦读不易,从轻发落。”
“臣附议,”方从哲话音未落,孙如游就急忙附和道,“常言道,一郡一举人。虽有夸大之词,可也说明中举之不易。如今牵涉进来的儒生足有千人之多,还多是国子监的监生、在京备考的举人,如果朝廷从严处置,必定会大伤国朝文气,还请圣上明鉴。”
朱由校脸上不动声色,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方先生和孙爱卿说的倒也有着几分道理。不过,其他几位爱卿呢?”朱由校将目光转向了其他人。
在旁边侍立良久的叶向高见状,还以为皇帝有心饶恕,急忙上前奏道:“陛下,以臣之见,儒生们都是忠君报国心切,才发动起来上疏。至于后面发生的祸事,虽是儒生们行为不当,但也是有心人从中作梗。”叶向高顿了顿,又道,“据臣所知,引发变故的那辆马车虽在事后被人找到,但其车夫早已不知去向。而且有许多人亲眼看到,马车并非受惊,而是车夫拼命抽打,才使得马车冲进儒生队伍。在冲入之前,车夫还故意加了几鞭……”
叶向高的这番话,可激恼了解经邦。
“叶大人可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中。”解经邦不等叶向高说完,便冷冷的讽刺道:“若不是那程光奎无事找事,蛊惑士子上疏,有怎能出此祸乱?叶大人一心为程光奎脱罪,就不怕无言面对那些死伤惨重的百姓吗?还有,如不严惩程光奎等人,又如何抚慰圣人的在天之灵?”
解经邦的三个问题,就像刀子般狠狠的刺向叶向高,使得叶向高无言以对。可解经邦还是不肯罢休,又一转身,向皇帝奏道。
“陛下当初有言在先,开海与否由评议会决定,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得旁外生枝,臣等也深以为然。可是,”解经邦脸色一整,“如今却有奸邪小人,只顾自己的蝇头小利,鼓动士子闹事,竟酿成如此大祸。变乱中死伤的百姓何辜,竟要承担如此罪责?请圣上明察秋毫,穷索程光奎身后主事之人。”
“解阁老,你想让那些千余名士子全部处罪不成?”叶向高脸色大变。虽说程光奎鼓动的大多是沿运河两岸的士子,可江南东林党在里面出力也不小。为了壮大声势,更是派出了不少士子以壮声势。
当初,筹划和参与的人都想着,鼓动士子以清议之名上疏,纵使皇上不满,但碍于民间清流舆论,也不能将这些士子治罪。就算万一治罪了,也能让这些士子借此扬名天下。可谁想到,上疏的士子刚出了文庙,就被人栽赃陷害,引起了这么大的祸乱。
如今之计,为了不让那些士子被一网打尽,叶向高等人只有豁出命来,和解经邦等人争个长短。
一时间,以叶向高为首的宽恕派,和以解经邦为首的严惩派,在皇上面前争执起来。
方从哲和孙如游等人对视一眼,却不约而同的后退一步,观望起来。
作为朝廷大臣,他们自然觉得这件事叶向高等人做的过了。在朝廷有了公论后,还发动舆论生事,这明显是在给内阁、给皇帝添堵。可作为读书人,他们又觉得解经邦做的也有点过分。一竿子下去,就有上千儒生获罪,这明显是要斩尽杀绝呀。
“够了,”见叶向高和解经邦等人越吵越热闹,浑然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而方从哲等人也是明哲保身,置若罔闻,朱由校就再也忍不住了。
“此事朕已有决断,”朱由校冷冷的说道,“程光奎无知小辈,却学人讪君卖直、沽名钓誉,以至于引发此等大祸。着令将其革除功名,交地方官员看管。此外,因程光奎之故,文庙被毁,圣人遭辱,百姓伤亡惨重,商铺店家多遭横祸。着令工部会同顺天府仔细核算费用,令程光奎赔偿。”
“国子监上下官员,约束不力,以致监生胡作非为,酿此大祸。着令革除本兼各职,发配奴儿干停用。”
“其他参与闹事的儒生,具发往奴儿干停用。十年后,可由奴儿干巡抚据实奏报,将其老实肯干者放回关内……”
朱由校林林总总的将涉案人员处罚一尽后,也不等大反应过来,便拂袖而去。而自始到终,也没有对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做任何评价……
!!!!!!!!!!!!!1!
!最!!小!!!!!!6!
!新!!!!说!!!!!
!!!最!!!!网!!.!
!!!快!!!!!!!!!
!!!!!!!!!!!!!!
[奉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