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中亚之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十七章 黄金十年(2/2)
行了技术改造。以“泰罗制”为代表的装配线技术在汽车制造、造船飞机引擎及军火等部门广泛采用。

    在重工业发展的同时,农业和轻工业也没有放松。相反,重工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尤其是在新收回的外东北,大量肥沃的土地被成片开发,新开发土地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和收割。大量由民营企业生产的拖拉机和农用车,也大大增强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到1925年底,拖拉机的年产量为35000辆,而农用车的年产量则达到了5万辆。外东北已经取代号称“塞外江南”的宁夏,成了西北的新粮仓。

    除了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其他农业也取得长足的进步,新疆及中亚的棉花、蒙古和哈萨克的牛羊、外东北的林木,吐鲁番的瓜果

    自1912年来,西北一直忙于收复国土,后来又把主要精力放在轻工业和商业上,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干涉苏俄战争结束后,西北靠夺取的俄国沙皇的500吨黄金,在刘先俊的亲自指导下,又突破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西北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引自美国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np;#8226;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

    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进程,刘先俊采用了一种被称为“计划的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使用,首要发展的是以军事工业、装备工业、能源工业等为主的重工业,使西北几乎所有重工业均掌握在国营企业手中,民营资本则几乎全部进入轻工业和商业中。由于政府强有力的经济政策,使西北工业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三年计划期间成爆炸式的增长。

    由于十月革命后大量俄国工程师和技工的涌入以及在德国、美国聘请了大量技术人员,西北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得到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了一次工业技术革命和工业管理革命,大多数工业企业由拥有极强专业技能的经理来管理。直接采用了新式工业,使中国工业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从1921年到1924年,第二个三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生产率提高了50%,农业提高了20%,流水线生产模式已经占整个工业的70%。到1930年,西北已分别形成了以迪化为中心和兰州、西宁、包头为中心的两大世界级工业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