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避元子。”
“深源不可这样你如去职恐怕会人情离骇天子独坐。不如我遣侍中黄门虞幡以监军驻桓军钳制其心。”司马急忙说道。
这时司马看到曾华和荀羡都没有出声只是在那里喝茶不由转言问道:“叙平、令则你二人有何意见?”而眼睛却盯着曾华。
看着司马这个模样曾华开口道:“相王、殷扬州不必如此紧张。我在安6曾对桓公说道今天子虽然年幼但是继嗣大统以来恪守勤忧无失德之举如桓公欲行不臣之举恐天下奋起反对桓公不说别的我关陇、益梁数百万百姓就不答应。桓公连连告罪说此举只是一时激愤并无不臣之举。”
听到这里司马和殷浩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既然曾华代表非常关键的关陇方镇表态坚决团结在以天子为核心的朝廷周围那桓温再胆大也不敢纵兵东进了。
看在眼里地曾华话锋一转说道:“不过桓温屯师武昌日久反而置朝廷和诸位臣工于不义境地了。”
“这是为何?”司马和殷浩连忙问道。
“桓公屯于武昌并传檄四方宣称自己是因为力主北伐却得不到朝廷地响应故而一时激愤要帅三军力谏朝廷下诏出师中原。如此而来朝廷岂不是偏安一隅忘却故国社稷。舍弃祖宗陵园了吗?这朝廷的威信和德望会在天下人心中丢得一干二净。”曾华正色说道。
在一阵沉默之后殷浩许久才艰难地问道:“曾镇北曾经出师河洛现在那里地情况如何?”
看来殷浩背不起这么大地罪名司马恐怕也背不起这个罪名。
“苻健只有兵马不过五万已经被我拼掉了一半现在与我关陇相持于弘农、上洛一带重兵尽驻于陕县、新安、宜阳、池、6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一线。”曾华胸有成竹地说道。
听到这里殷浩和司马脸色不由一喜。连忙问道:“如此说来。那北豫州一带呢?”
曾华继续答道:“回相王和中军。这许昌北豫州是苻健夺自伪赵豫州刺史张遇之手根基本来就不稳。如果中军出合肥、寿春或可经陈郡直入许昌或可经梁郡直入陈留、荣阳陈兵河洛指日可复故都陵园。”
听到这里司马和殷浩的眼睛几乎在光了。看向曾华的目光也更加热情了。
“我可出兵邀战伪周苻健于陕县而桓公兵出南阳、河南这样的话伪周兵马就尽集于河南荣阳、陈留、北豫州等东线兵马空虚正是用兵的好时机。”曾华趁热打铁。
司
殷浩对视一眼喜悦之意不言而溢。
“不过中军大人要注意了苻健虽然元气大伤但是骑军却损伤甚微。这北豫州平原、丘陵纵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奔袭突击。前征北大将军褚就是因为轻北地骑兵才遭惨败。望中军大人谨记在心。”曾华凝重地说道。虽然他希望殷浩和桓温尽力去抢河洛那根骨头替他去削弱苻健的实力但是却不希望他们被苻健大败。桓温他稍微可以放心。可这殷浩曾华是怎么也不放心所以才如此交待。
殷浩点点头表示记在心中。虽然他现在还看不起曾华但人家毕竟是真刀真枪在前线拼杀过那赫赫的战功不是吹出来既然他郑重地交待自然是错不了。虽然他还不知道如何去打败苻健但是他知道一旦自己和褚一样大败那么桓温就会借机上疏弹劾自己到那时谁也保不住自己了。
在心中默默想了一阵殷浩最后对司马正色道:“明日朝中我要上表自请北伐还请相王从中斡旋成全。”
司马大喜道:“深源能有此大志正是朝廷所期望天下百姓所冀望。”
殷浩转向曾华和荀羡说道:“还请叙平和令则能助我收复河洛浩在此多谢了!”
曾华和荀羡连忙答礼道:“中军大人客气了这是我等本份之事。”
曾华接着说道:“只要朝廷北伐诏书一下传令桓公出师南阳、河南响应那么桓公就没有借口再驻兵武昌了自然会挥师襄阳准备北伐去了。”
司马和殷浩赞道:“正如叙平所言如此甚好!”
谈完正事殷浩又转到当今朝廷最重要地事情上对蔡谟地处置。
殷浩说道:“相王这蔡谟如此不臣当行大辟(死刑)。”
曾华一听吓了一跳这殷浩也太恨了点吧想立威也用不着用蔡谟地人头来立吧。
这时荀羡出言劝道:“中军如此重刑恐怕不妥。如果大辟蔡谟恐怕天下名士心寒而江上(荆襄)又有借口了。这蔡谟可是先帝之师天下名士呀。”
殷浩听到这里心中便犹豫了。
曾华接口道:“而今正值微妙之时不如以大局稳定为重。这蔡谟如此傲上传诏贬为百姓就可了。”
司马点头赞道:“如此甚好这样即可显朝廷威严又可抚众人之心。”
见如此殷浩也顺着梯子下来了。
接着曾华在司马和殷浩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后开始深入地跟司马和殷浩讨价还价了看得一旁默不作声的荀羡目瞪口呆心里一阵佩服。
第二日曾华正式上朝面圣八岁的皇帝对这位战功显赫的名将很是感兴趣问了许多打仗的事情曾华也顺着小天子的意思给他讲了几件有趣地事情逗得皇帝哈哈大笑欢喜不已。
接着黄门侍中传诏虞幡念诏加曾华特进、镇北大将军、安西大都护、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都督雍、秦、益、梁、并五州军事、雍州牧加封开国武昌县公所辖郡县事职可便宜行权。
诏书一下群臣顿时哗然纷纷交头接耳。前面那一长串的官职封赏大家无所谓但是最后一句“所辖州郡县事职可便宜行权”就大有文章。大家知道在曾华的一手经营下这雍、秦、益、梁四州如同铁桶一般朝廷根本就插不上而且中间还隔着一个荆襄江东建康更是使不上劲了。曾华在自己的地盘里一手遮天但那只是暗地里的事情现在朝廷几乎是半公开地承认曾华地盘的半自治这怎么得了。
司马知道众臣工的心思但他却是无可奈何。一来他必须要借助曾华的势力来抗衡桓温不给点好处人家怎么肯用心卖力呢?所以官职、权柄不能比桓温低这样才能达到朝廷两者均衡牵制地作用。
二来朝廷离益、梁州和关陇太远了。关陇还是前线就算了这益梁两州可没少人打主意。这一年来朝廷也派了一些人去那里试探性地担任郡、县官职结果没两天就被曾华地结义兄弟益州刺史张寿和梁州刺史甘找借口给弹劾了。要是朝廷坚持不肯替换张寿、甘就派他们去平叛乱或者上前线然后曾华直接借口作战不力借持节战时可斩两千石官员的权力一刀剁了再上表说那些人贻误战机、招致败绩。结果江东再没有人敢去曾华辖区任职了那里的各地官员全部成了曾华地嫡系人马。
虽然曾华比桓温还做的出但他却是严格“按照朝廷的规章制度”来办事的比桓温经营地方还有理有据让朝廷对此无可奈何。兵权牢牢地握在曾华手里谁能奈他何?取消他的持节或者都督官职谁敢保证他不反?要是把他逼向桓温两军合成一处顺江而下这建康就又是一番大难了。既然如此朝廷还不如顺水推舟公开默认这种半自治状态给曾华一个人情。
下来就是殷浩出场。他上表自请北伐并请关陇、荆襄出兵协助。皇帝赞许当场传诏拜殷浩为征北大将军、持节、都督扬、豫、徐、兗、青、司六州诸军事加谢尚为安西将军、荀羡为北中郎将皆为督统进屯寿春以为前锋令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江、广、交、宁六州诸军事桓温出兵南阳响应。
最后一项议程便是太后传诏将蔡谟贬为庶人了结这段公案然后黄门一声喝声便散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